建筑结构构件加固补强是针对既有建筑结构构件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承载能力不足、耐久性下降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性能的技术手段。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结构构件(梁、板、柱、墙)的加固补强方法:
1、增大截面加固法
原理:通过增加梁的截面尺寸,提高梁的承载能力。一般在梁的底部或侧面加大混凝土尺寸,并配置相应的钢筋,与原梁共同受力。
适用情况:适用于梁的抗弯、抗剪能力不足,且梁周边有足够空间进行施工的情况。
施工要点:对原梁表面进行处理,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新增钢筋要与原钢筋可靠连接;注意控制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原理:将纤维复合材(如碳纤维布、芳纶纤维布等)用专用胶粘剂粘贴在梁的受拉区,利用纤维材料的高强度特性,提高梁的抗弯能力。
适用情况:适用于梁的受拉区配筋不足,且不允许增大梁截面尺寸的情况。
施工要点:梁表面处理要干净、平整;纤维复合材粘贴应紧密,避免空鼓;胶粘剂的涂抹要均匀,固化过程中注意温度、湿度条件。
3、粘贴钢板加固法
原理:用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梁的受拉区或剪力较大部位,使钢板与梁共同承受荷载,提高梁的承载能力。
适用情况:适用于梁的抗弯、抗剪能力不足,且环境温度不高于60℃的情况。
施工要点:钢板和梁表面处理至关重要;粘贴时要保证钢板与梁贴合紧密,可采用加压措施;做好钢板的防腐处理。
1、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与梁的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原理类似,将纤维复合材粘贴在板的受拉面,提高板的抗弯能力。适用于板配筋不足或因开洞等导致承载能力下降的情况。施工时要注意板表面的清洁和平整度,确保纤维复合材粘贴牢固。
2、增设支点加固法
原理:在板的适当位置增设支点,改变板的受力状态,减小板的计算跨度,从而提高板的承载能力。
适用情况:适用于板的挠度过大,且有条件增设支点的情况。
施工要点:合理确定支点位置和形式;支点基础应牢固可靠;注意新增支点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
1、增大截面加固法:在柱的四周增大混凝土截面尺寸,配置纵筋和箍筋,提高柱的抗压、抗弯能力。适用于柱的承载能力不足,且有足够空间施工的情况。施工时要注意新旧混凝土的结合,以及新增钢筋与原钢筋的连接。
2、外包型钢加固法
原理:在柱的四角或四周包上型钢(如角钢、槽钢),通过缀板或螺栓将型钢与柱连接成整体,利用型钢的高强度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湿式外包型钢加固是在型钢与柱之间灌注结构胶,使二者协同工作更好。
适用情况:适用于柱的承载能力严重不足,且不允许大幅增大柱截面尺寸的情况。
施工要点:型钢的加工和安装要精确;干式外包型钢的缀板或螺栓连接要牢固;湿式外包型钢的结构胶灌注要饱满。
3、绕丝加固法
原理:用高强度钢丝缠绕在柱的表面,对柱产生侧向约束,提高柱的抗压强度和延性。
适用情况:适用于混凝土柱的抗压强度不足,且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增大的情况。
施工要点:钢丝的缠绕应紧密、均匀;控制缠绕的预应力大小;做好钢丝的防腐处理。
1、增大截面加固法:在墙体一侧或两侧增加混凝土或砌体厚度,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墙体承载能力不足、墙体厚度较薄的情况。施工时要注意新旧墙体的连接,保证共同受力。
2、粘贴纤维复合材或钢板加固法:与梁、板的粘贴加固原理相同,将纤维复合材或钢板粘贴在墙体表面,提高墙体的抗弯、抗剪能力。适用于墙体因开洞等导致局部承载能力下降的情况。施工要点与梁、板粘贴加固类似。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原理:在墙体适当位置增设扶壁柱,与原墙体共同承受荷载,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适用情况:适用于墙体高厚比较大、稳定性不足的情况。
施工要点:扶壁柱的尺寸和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扶壁柱与墙体的连接要可靠。
在进行建筑结构构件加固补强时,首先要对结构构件进行详细检测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根据结构特点、使用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加固施工应由专业队伍进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操作,确保加固质量。
上一篇: 房屋出现这些迹象,应立即考虑结构加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