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加固工程中,植筋加固是一种常用的加固方法来的,要确保植筋加固的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严格把控,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植筋加固的具体要点:
一、材料选择
1、钢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钢筋的规格、型号和材质。钢筋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且表面应无锈蚀、无油污、无损伤等缺陷,以保证钢筋与结构胶的良好粘结。
2、结构胶:结构胶的性能直接影响植筋的锚固效果,要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需检查其粘结强度、固化时间、耐久性等指标,同时要注意产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二、钻孔施工
1、孔深和孔径:钻孔深度和孔径应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一般来说,孔深要根据钢筋直径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确定,通常为钢筋直径的 10 倍至 15 倍左右;孔径应比钢筋直径大 4mm 至 6mm,以保证结构胶能充分填充钢筋与孔壁之间的间隙。
2、垂直度和位置偏差:钻孔时要保证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规范允许范围,一般控制在 3° 以内。同时,要准确控制钻孔位置,避免钻孔位置偏差过大影响结构受力。
三、清孔操作
1、清孔步骤:钻孔完成后,首先要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筒将孔内的灰尘和碎屑吹出,然后用毛刷深入孔内进行反复刷动,再用空压机再次吹气清理,如此循环至少三次,确保孔内清洁无杂物。
2、干燥程度:清孔后要保证孔内干燥,若孔内有积水,会稀释结构胶,降低粘结强度,可采用自然风干或用吹风机等工具吹干的方式处理。
四、钢筋处理
1、表面清理:使用钢丝刷、砂纸等工具将钢筋表面的锈蚀层、油污、杂质等清理干净,使钢筋表面露出金属光泽,以增加钢筋与结构胶的粘结面积和粘结力。
2、钢筋下料:根据设计要求准确下料,钢筋长度应满足植入深度和锚固长度的要求,下料尺寸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五、注胶操作
1、注胶量:注胶量要根据钻孔深度和孔径计算确定,一般以注满孔深的 2/3 左右为宜,确保钢筋插入后,结构胶能充分填充钢筋与孔壁之间的间隙,但也不能过多,以免造成浪费和污染。
2、注胶方式:应采用专用的注胶工具,从孔底开始注胶,使胶液从孔底逐渐向上填充,避免孔内出现气泡或空隙。
六、植筋施工
1、插入深度:将处理好的钢筋缓慢旋转插入孔内,直至达到设计的植入深度。插入过程中要保持钢筋的垂直度,避免钢筋与孔壁碰撞刮擦,破坏已注入的结构胶。
2、固定与养护:钢筋插入后,要对其进行临时固定,防止钢筋移位或晃动。在结构胶固化期间,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养护,避免扰动植筋部位,养护时间一般为 7 天至 14 天。
七、质量检测
1、拉拔试验:按规范要求的数量和频率进行拉拔试验,检验植筋的锚固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在植筋完成 7 天后进行,抽样数量不少于植筋总数的 1%,且不少于 3 根。
2、外观检查:对植筋部位进行外观检查,查看钢筋是否有松动、移位现象,结构胶是否有流淌、缺胶等情况,孔口周边混凝土是否有裂缝等异常情况。
上一篇: 施工现场植筋应该怎么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