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和策略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下面加固之家就从不同结构类型房屋、不同加固部位等方面为你介绍如何做好房屋加固:
1、砖混结构房屋
墙体加固:对于墙体出现裂缝或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可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先在墙面铺设钢筋网,然后涂抹水泥砂浆,使钢筋网与墙体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墙体的抗剪和抗压能力。另外,增设构造柱和圈梁也是常用的加固方法,构造柱一般设置在墙体转角、楼梯间四角等位置,圈梁则沿建筑物外墙及部分内墙设置,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基础加固:若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基础加宽法。在原基础的一侧或两侧浇筑新的混凝土基础,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减小基底压力。也可采用注浆加固法,通过向基础下的土层注入浆液,改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地基承载力。
2、框架结构房屋
梁柱加固:梁的加固可采用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的方法。粘贴钢板是将钢板用结构胶粘贴在梁的受拉区,提高梁的抗弯能力;粘贴碳纤维布同样是利用其高强度特性,增强梁的承载能力。柱的加固可采用外包型钢法,在柱的四角或四周包裹型钢,通过缀板连接,提高柱的抗压和抗弯能力。
节点加固:框架节点是保证结构整体性能的关键部位。当节点出现损伤或抗震性能不足时,可采用加大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截面、增设箍筋等方法进行加固,确保节点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能够可靠地传递内力。
1、基础加固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基础底面积偏小,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通过增加基础的底面积,分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降低基底压力。施工时要注意新老基础的连接,保证其协同工作。
桩式托换法:当基础沉降较大且地基土较软弱时,可采用桩式托换法。即在基础下打入桩体,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传递到深层较好的土层中。常见的桩型有静压桩、灌注桩等,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型。
2、墙体加固
单面或双面加固:对于非承重墙或轻度受损的承重墙,可采用单面加固;对于承重墙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或抗震要求较高的情况,宜采用双面加固。加固材料可选用钢筋网水泥砂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增设扶壁柱:在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扶壁柱,与墙体共同承担荷载,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扶壁柱的尺寸和配筋应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和加固要求进行设计。
3、梁、板加固
增大截面加固法:通过增加梁、板的高度或宽度,同时配置适量的钢筋,提高梁、板的承载能力。这种方法施工简单,但会增加结构自重,对空间有一定影响。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在梁、板的外部施加预应力,抵消部分荷载产生的内力,提高结构的抗裂性和承载能力。该方法适用于大跨度梁、板的加固,施工时需要专业的预应力张拉设备和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