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加固抗震要求旨在提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涵盖多个方面。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建筑加固的抗震要求。
建筑加固抗震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则性:加固后的建筑结构应尽量保持规则、对称,减少平面和竖向的不规则性。避免出现过大的偏心、扭转效应以及刚度和质量的突变,以保证地震作用下结构受力均匀、传力明确。
2、多道防线:形成多道抗震防线,例如通过设置支撑、剪力墙等抗侧力构件,使结构在地震时能依次发挥不同构件的耗能能力,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结构构件连接:确保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能有效传递内力。如梁柱节点、墙柱节点等部位,应通过合理的配筋和构造措施,保证在地震作用下节点不先于构件破坏,使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
1、强度与延性:加固用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延性。例如,钢材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热轧钢筋,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伸长率等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部位和受力要求合理选择,一般不低于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2、耐久性:考虑到建筑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长期性能,加固材料还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抵抗环境因素的侵蚀,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
1、柱加固:对于柱的加固,可采用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法等。增大截面法可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外包钢法能有效增加柱的抗压、抗剪能力,且施工相对简便;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法可提高柱的延性和抗裂性能。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加固后柱的轴压比、箍筋配置等符合抗震要求。
2、梁加固:梁的加固常采用粘贴钢板法、粘贴碳纤维布法、增设支点法等。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可提高梁的抗弯、抗剪能力;增设支点法能减小梁的计算跨度,降低梁的内力。同时,要保证加固后梁的纵筋锚固、箍筋加密等符合抗震构造要求。
3、墙体加固:墙体加固可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喷射混凝土面层法、增设扶壁柱法等。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和喷射混凝土面层法能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和整体性;增设扶壁柱法可增强墙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于砌体墙,还应注意加强墙体与周边构件的连接,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
1、基础承载力:确保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承受加固后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对于软弱地基或基础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可采用桩基础、地基处理等方法进行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基础连接:加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保证地震作用下力的有效传递。例如,通过设置基础拉梁、增加基础与柱的锚固长度等措施,提高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协同工作能力。
1、箍筋加密:在梁柱节点区、柱的上下端等关键部位,应加密箍筋,提高混凝土的约束程度,增强构件的延性和抗剪能力。
2、纵筋锚固:保证纵向钢筋在节点内的可靠锚固,避免在地震作用下纵筋滑移或拔出,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
3、填充墙设置:填充墙应与框架柱、梁可靠连接,可采用拉结筋等措施,防止填充墙在地震时倒塌伤人。同时,填充墙的材料应选用轻质、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材料,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附加荷载。
上一篇: 房子的抗震措施有哪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