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房屋结构类型中,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房屋结构,作为框架结构的房屋都会有一个框架节点。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就是梁、柱交接点所处的区域,节点核心区的安全对抗震很重要,直接影响到强柱弱梁的原则,因此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规定了最小体积配顾率,也是为确保节点核心区不先被破坏。所以在房屋进行加固改造之前要了解框架节点的破坏类型,下面加固之家为大家介绍一下框架节点破坏的常见类型。
当梁端成为薄弱部位时,易在梁端首先发生破坏,此时的梁端上部因负弯矩而受拉的钢筋屈服,下部受压混凝土相继被压碎,此时混凝土保护层部分脱落,梁钢筋有部分外露,梁端部形成明显交叉裂缝,可以认为梁端出现塑性铰,框架节点宣告破坏。这种破坏类型是我国规范框架节点设计的目标,因为梁端形成塑性铰以后,整个结构还是超静定结构,柱和墙就是抗震的第二道防线,有利于耗散能量,提高框架抗震性能。
柱端成为薄弱部位时,易在柱端形成塑性铰,此时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柱端混凝土被压碎,柱纵筋屈曲甚至外鼓,箍筋向外膨胀变形过大甚至拉断,此时可以认为柱端出现了塑性铰。多次震害表明,经过了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理念的调整,实际中框架柱端出现塑性铰的机会有所降低,但由于现浇楼板对梁的加强等因素导致真正出现梁端塑性铰的案例还不太多,柱端出现塑性铰的比例还是很大,柱端出现塑性铰的数量-一旦达到-一定规模,整个结构很可能变成-一个机构,不具备吸收地震能量的性能,对抗震不利, 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种破坏。
当节点区箍筋配置量不足时,易发生因核心区混凝土抗剪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剪切破坏,破坏表现为核心区混凝土出现对角斜裂缝,严重时混凝土有块状脱落箍筋外鼓而破坏,此为脆性破坏,对耗能不利,影响节点抗震性能,应采取措施提高核心区抗剪承载力,避免此脆性破坏。我国现行混凝土规范主要通过核心区受力分别计算核心区箍筋需求量来控制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性能,而美国规范主要从箍筋的约束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出发,按构造配置核心区箍筋进而避免核心区混凝土剪切破坏而非计算确定。
钢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效果,直接影响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能力,节点区传递剪力主要依赖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粘结效应退化会严重影响节点核心区的抗剪能力,因此当梁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不足时,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往往会遭到破坏,出现钢筋拉脱、混凝七压碎等破坏特征,针对此种破坏主要通过附加措施增加锚固力以避免。
在房屋的结构中,每一个结构都起到特定的作用,框架节点是梁、柱交接点所处的区域,承担着关键作用。房屋需要加固改造的时候,需要针对结构破坏的类型来选择对应的加固方法,这样加固改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安全对抗震很重要,所以在房屋加固的时候要注意框架节点是否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