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四川发生了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朋友圈瞬间被刷屏。地震的发生,导致房屋倒塌,桥梁与公路瘫痪,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导致了各生产的停止,给人类财产带了巨大的损失。震后为了修复家园,人们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很多人都不知道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与发展。
首先是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水平不高,人们对地震与建筑抗震这个观念并不理解。在1996年河北邢台地震后,人们对建筑抗震才有了初步的认识。人们对建筑的抗震得到深化是在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这次毁灭性的地震为我国的结构工程学界敲响了警钟。
1978年我国颁布实施《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几乎同时又颁布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TJ23-77)。在社会的发展下,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对新建筑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1989年在原《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的基础上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随之,1995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001)颁布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抗震鉴定加固标准。
再者是加固技术的发展。
从八十年代开始,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随着新材料的引入,新工艺的出现主要有:喷射混凝土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高墙材料、粘钢技术等。现如今,抗震加固技术还有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