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震频发,地震的破坏性很强,造成房屋倒塌数不胜数。框架结构是目前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针对框架柱震后加固,我们需要结合地震中结构柱的不同破坏形式,选用适宜的加固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框架柱抗震性能。因此在抗震加固中,全面掌握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从而根据柱的类型、截面形式、所处位置及受力情况等不同,采用相应的加固构造方式进行加固才能真正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下面加固之家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地震中框架柱的破坏形式。
地震中框架柱的破坏形式
1、弯曲破坏
(1)地震中框架柱常见的破坏形式
主要发生在柱剪跨比较大、轴压比较小且配筋合理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受弯承载力起控制作用。
(2)主要破坏形态
柱顶或柱底塑性铰区水平完全裂缝密布,纵筋屈服,最终破坏时混凝土明显压碎、剥落。整个过程吸收较大的地震能量,属于延性破坏。
2、剪切破坏
(1)框架柱抗震设计中要避免的破坏方式
主要发生在剪跨比较小、轴压比较大、混凝土强度或箍筋约束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受剪承载力起控制作用,破坏时箍筋屈服,纵筋始终未屈服,达到抗剪承载力后柱承担的水平力随变形增大迅速降低。
(2)主要破坏形态
混凝土出现明显剪切滑移斜裂缝后迅速发生脆性剪切破坏。根据破坏形式具体又可分为剪切受压破坏、剪切受拉破坏、剪切斜拉破坏。
3、弯剪破坏
(1)介于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之间
由于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设计中不能完全避免剪切破坏的发生,所以设计中应严格控制结构的变形能力。
(2)主要破坏形态
随着变形增大,柱纵筋首先屈服,柱端出现塑性铰,由于剪切斜裂缝的发展使混凝土有效抗剪面积减小,骨料咬合力降低,柱经历一段塑性变形后受剪承载力随变形的增大而减小。
随着变形的继续增大,塑性铰区箍筋屈服,柱发生剪切破坏,此时受压边缘混凝土未达到极限压应变。
破坏过程主要包括纵筋屈服,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钢筋外露,箍筋屈服,纵筋压曲。弯剪破坏前,构件呈现比较稳定的弯曲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在框架结构中墙体不承重,只起到围护与隔离的作用,柱是承重的主要构件,承担着整个结构的竖向荷载与水平力引起的附加荷载。框架柱一旦发生破坏,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若想提高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还需要从以上几种破坏机理入手,提高柱的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增大截面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